您所在位置: > 学工动态 > 团学风采 >

暑期社会实践|绿野知行青年团开展“青春筑梦漳平行”暑期三下乡行动

发布时间:2025-07-18 14:21:00

漳平水仙茶始于清末,为福建乌龙茶珍品,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非遗。漳平香菇木耳栽培历史悠久,明清时已有记载,依托当地山林资源,形成特色产业,是当地农业重要名片,二者均承载漳平自然与人文积淀。7月15日,为深入基层,了解乡村振兴所带动的产业升级,绿野知行青年团远赴漳平开展暑期三下乡行动。

集体合影
  漳平新桥:香菇木耳种植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实践队走进新桥镇,看见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钢构温控大棚,棚内一摞摞菌棒上面生长着鲜嫩肥美的香菇和木耳,当地香菇、木耳种植历史悠久,为农业支柱。
参观新桥食用菌
  过去家庭式经营面临规模小、效率低等瓶颈,当地通过多方举措推动产业升级。新桥镇采取“党委+院校+研发基地”模式显成效。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研发的玉米芯替代木屑技术,让毛木耳产量增10%,该技术已广泛应用,50% - 70%玉米芯应用技术也在持续攻关中。推行“标准化钢构温控大棚+光伏+玉米芯”模式改善设施。“以前是传统的简易大棚,受自然环境影响大,产量和品质都不稳定。现在有了标准化钢构温控大棚,不仅能精准调控环境,还能利用光伏板发电,实现能源自给,降低生产成本。”云墩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道。
  采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完善产业链,产品远销国内外。废菌棒回收企业的引入,每年减少木屑使用1.5万吨、农业废弃物3万吨,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新桥镇党委书记表示:“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扶持力度。”
  漳平水仙茶开采 茶香引客来
  在南洋镇,实践队了解到,当地此前举办的水仙茶开采活动已带动春茶订单增长20%。4月5日,“上春山·采新茶”2025年漳平水仙茶开采日活动在南洋镇北寮村启动,活动以民俗仪式、文艺展演等形式全方位展现水仙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蓬勃的时代活力。南洋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正以此活动为契机,深入探索“非遗+”发展路径,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进一步提升水仙茶品牌影响力,让这一传统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参观南洋水仙茶
  青春接力奋进,赋能漳平未来
  此次漳平社会实践之行,既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也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实践队队员在党政学习中筑牢理想信念,在产业调研里捕捉到新桥食用菌、南洋水仙茶的发展经验。未来,这份实践中凝聚的智慧与力量,将持续化作连接校园与乡村的纽带,让青春在助力漳平产业升级、基层发展的征程中,绽放更持久的光芒。
实践小队党政学习
  “从党政学习中领悟‘乡村振兴需要青年担当’,到产业调研中明白‘实干才能出成效’,队员们带着对基层的深刻认知返程。正如队员所说道:‘乡村振兴不是纸上的课题,而是要像新桥的菌棒一样,扎根土地才能结果。’这份认知,将成为我们未来参与基层建设的起点。”

关闭

Baidu
sogou